DB2304∕T 074-2024 紫苏绿色栽培技术规程(鹤岗市)

ID

4F29FDFBED8A4550B3288E0AACBBEB4E

文件大小(MB)

0.24

页数:

7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9/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20,CCS B 05 2304,鹤岗市地方标准,DB 2304/T 074—2024,紫苏绿色栽培技术规程,2024 - 09 - 12 发布2024 - 11 - 01 实施,鹤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2304/T 074-2024,I,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产地环境1,4 整地1,5 种子及其处理2,6 播种2,7 施肥2,8 杂草防治2,9 病虫害防治3,10 生产废弃物处理3,11 收获3,12 档案管理4,DB2304/T 074-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鹤岗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宝泉岭分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海成、王长斌、安俊柱、李闯、李玉婷、樊宇、张磊,DB2304/T 074-2024,1,紫苏绿色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紫苏绿色栽培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产地环境、整地、种子及其处理、播种、施肥、杂,草防治、病虫害防治、生产废弃物处理、收获和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鹤岗地区紫苏绿色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7.2 经济作物种子第2部分;油料类,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3 产地环境,以选择蔬菜用地为宜,或地势较高、土质疏松、3年内无长效农药残留的地块,产地环境应符合NY/T,391的规定,4 整地,4.1 秸秆还田灭茬作业,根据土地条件合理控制车速,作业速度≤8 km/h,地头要横向灭茬,秸秆粉碎后长度≤10 cm,秸,秆留茬高度≤5 cm,秸秆还田灭茬率≥95%,到头到边,抛洒均匀,4.2 翻地作业,秋翻地深度达到25 cm~30 cm,配带小副犁,耕深一致,误差±1.5 cm,不拖堆,扣垡严密,地表平,整,秸秆、残茬掩埋率≥90%,翻后的地头整齐,耕堑笔直,百米直线度≤4 cm,耕幅误差≤2 cm,不,重不漏,到头到边,4.3 耙地作业,耙深一致,耙透耙碎,耙后要求地表平整,不重耙、不漏耙、不拖堆,10 m内高低差≤10 cm,土,壤细碎,耙层表土疏松,作业两遍,第一遍重耙,第二遍中型耙,重耙后每平方米内≥10 cm直径土块,不超过5块,中型耙后每平方米内不小于5 cm直径土块不超过5块,DB2304/T 074-2024,2,4.4 起垄作业,垄高一致,垄体饱满,镇压后垄高18 cm~20 cm,垄距65 cm、130 cm或136 cm,5 种子及其处理,5.1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抗病和抗逆性强的优质高产品种,净度≥97%,纯度≥97%,发芽率≥85%,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2的要求,5.2 种子处理,种子选定后用人工精选剔除病杂粒,即可播种,6 播种,6.1 播种期,一般在5月10日~5月31日为宜,6.2 播种方法,130 cm或136 cm大垄,采取精量气吸播种机大垄双行密植;65 cm小垄采取条播、穴播均可,播深,在1 cm~2 cm;面积小的不宜机械播种,采取人工撒播,播种宜浅不宜深,播种时带滚子压实保墒,6.3 播种量,种子用量每公顷3 kg~5 kg,6.4 播种质量,播种需认真检查播种机,保持干净无杂。总播量误差≤2%,单口排量误差≤3%,播种均匀。行距,开沟器间误差<1 cm,往复综合垄误差<5 cm,播种深度1 cm~2 cm,覆土一致,播种后及时镇压,7 施肥,7.1 施肥方式及施肥量,结合秋季整地,采取施用商品有机肥或农家肥、化肥、有机肥+化肥三种方式,建议每公顷施化肥,在150 kg~250 kg,地力好的少施肥,地力差的多施些,在花前发现植株长势弱小的,可适当追施氮肥,所有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394 中的规定,7.2 叶面追肥补给,根据紫苏长势,结合防病作业,建议喷施叶面肥3次~4次,所有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394 中的规,定,8 杂草防治,DB2304/T 074-2024,3,8.1 机械防治,清除田间及周边残茬和杂草,合理轮作、深翻整地、及时中耕,8.2 化学防治,提倡封闭除草,苗期根据具体草情,因草施药,9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综合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在生产实际中,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9.1 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倒茬,合理密植。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及时拔除病株,9.2 物理防治,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菜青虫、斜纹夜蛾成虫;配备糖:醋:酒:水=3∶4∶1∶2的糖醋液,加少量敌百虫诱杀斜纹夜蛾成虫;撒施草木灰、喷洒自制大蒜、大葱、辣椒水防治菜青虫,9.3 生物防治,利用龟纹瓢虫、中华花蝽、赤眼蜂、螳螂等天敌消灭菜青虫;用600倍苏云金杆菌制剂、800倍青虫,菌菌粉或者600倍BT乳剂防治菜青虫,9.4 化学防治,根腐病:用30%的甲霜恶霉灵1 500倍液灌根或叶面喷施,斑枯病: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

……